编程技术分享平台

网站首页 > 技术教程 正文

不必再焦虑,“空间法”教你养育出优秀的孩子,并完成自我成长

xnh888 2024-11-01 14:34:43 技术教程 27 ℃ 0 评论

《这样和孩子相处:给孩子足够好的原生家庭》

在昆明有一所丑小鸭中学,专门招收初中阶段家长管不住、学校管不了、厌学、弃学的孩子。

这是一所神奇的学校。办学11年来,丑小鸭中学帮助2000多名“问题孩子”和300多名患抑郁症的学生回归到正常的状态,从厌学到乐学,从难管教到好沟通。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。

校长詹大年自称为“问题孩子他爹”。詹校长说,因为学校的老师做到了共情、尊重孩子,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,孩子们愿意听老师们说。

共情、尊重孩子,不仅是丑小鸭中学的办学宗旨,也是心理学家刘颋颋多年来一直的呼吁。

刘颋颋,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,儿童青少年咨询师,咨询时长超过8000小时,积累了1000多个咨询案例。

在10多年的治疗工作中,通过观察,刘颋颋发现想要治愈孩子,先得治愈父母内心的创伤。于是,他把这些年来的见解归纳总结,全部写进了《这样和孩子相处:给孩子足够好的原生家庭》一书里。

作者在书中强调一个观点: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,根源在父母。这个观点与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,李教授通过30余年的教学与研究发现,人的心理问题与早年的养育息息相关。

很多父母不惜重金买来各种育儿图书,上育儿课堂,就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,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。但他们不知或不懂,孩子成才的基础是要有足够好的原生家庭。

什么叫“好”的原生家庭?家境好并不算好的原生家庭,正如丑小鸭中学的生源,基本来自三高家庭“学历高、收入高、地位高”,这些所谓的好家庭并没有养育出好的孩子,反而家庭陷入困境。

作者在《这样和孩子相处》中告诉父母们,好的家庭是:父母的内心有足够的空间,可以容纳孩子。

作为宝妈,我经历了带孩子应有的焦虑、困惑、愤怒、懊恼……我也看过、买过很多的育儿书,但让我印象深刻的书不多,其中一本书就是《这样和孩子相处》。

这本书的亮点在于:它提出了“空间育儿”的概念,提倡父母先养育自己的内在空间,再建立一个健康的亲子空间。这样才是养育孩子的有效方式。

而且,在每个章节的末尾,该书还有“反思空间”“发展空间”“养育空间”,这里面提出的思考问题,是作者10余来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共性问题,值得父母们好好反思。

01 内在空间有创伤的父母,一定会养出有问题的孩子

你有没有打过孩子,或是狠狠地责骂过孩子?明明知道不对,就是无法自制。不论看过多少本育儿书,知道多少育儿知识,都没用。

究其原因,是父母的内心无法容纳孩子。“内在空间”质量太差,要么有创伤、要么被负面情绪填满,书中有很多个真实的案例阐述了这点。

比如,书中的一个例子:小曼是家里的独女,和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。奶奶的控制欲极强,她不仅控制着小曼的父亲,也控制着整个家庭。

在这种氛围下,小曼的父亲只能选择逃离,经常加班、出差,无法担负起作为父亲的职责,他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。小曼的母亲在这个家庭里没有话语权。

于是,小曼在这个压抑的家庭里,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:时而发呆、时而狂躁、时而抑郁……

小曼的父亲没有能力与她交流。庆幸的是,妈妈激发了内在的力量,她带小曼去看心理医生,通过外部资源来修复小曼内心的伤,帮助小曼发展内在空间,从而让小曼的生活走上正轨。

父亲角色的缺失很常见,很多妈妈无奈称自己是“丧偶式育儿、离婚式育儿”,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,当然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
除了上述的例子,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最常见的10多种问题孩子的案例,并分析了背后的成因。

父母们不妨拿书对照来看看,自己属于哪种,然后在书中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,尽早修复和孩子的关系。

02 六个步骤,助力父母改善自己的内在空间,帮助自己成长

父母虽然在身体上是个成年人,但更应该在心理上成为一个成年人。如何做?作者在《这样和孩子相处》这书里用多个案例来说明。

首先,父母应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己身上。

忽视自己,特别容易发生在全职妈妈身上。全职妈妈为了带孩子,放弃了自己的工作,全身心地扑到孩子身上,容易造成“共生关系”的畸形发展。

正如这一节里小黎的例子。小黎的妈妈是全职妈妈,她和小黎的关系过度紧密,造成了小黎很难理解人际交往中的方法,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,也无法正常学习,还有暴力倾向。

小黎是如何恢复正常的?如果你也是独自照看孩子的妈妈,有类似的担心或困扰,不妨看看书吧。

其次,父母应面对真实的生活,真实的自己。

每个人都会自恋,只不过自恋过头,就变成了病。严重自恋的人,无法体会他以外的人的情感,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因此严重受损。

父母的自恋困境会通过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对孩子产生影响。作者也分别举了两个案例来教父母破局。

除此以外,具有暴力倾向的父母应及时停止对孩子的暴力,把这份攻击力转向到职场上,积极参与职场竞争;脆弱的父母应唤醒内藏的好奇心,打开自己内心的那个“阁楼”的门;控制欲强的父母应鼓起勇气战胜内心的恐惧……

上述六个步骤会帮助父母养育好自己的内在空间,这应是一个有生命力、温暖、稳定、能容纳孩子的空间。只有在这个空间下,父母才能为孩子打造出一个足够好的原生家庭。

03 有效养育孩子,给孩子足够好的原生家庭,成就自带光芒的孩子

《这样和孩子相处》告诉父母们: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基础,同时能够为这个关系建立稳定的边界和规则。而要做到这些,最重要也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共情孩子。

回到丑小鸭中学。为什么詹校长他们可以帮助2000多名学生恢复到正常状态?只因这些老师做到了共情。

詹校长讲了一个例子:一名14岁的女生,父母眼中的严重问题孩子,先后转过6所学校,都无法学习,最后父母把她送到丑小鸭中学。一见到詹校长,她就说要天天化妆,还要在学校谈恋爱。

詹校长告诉她:“你不化妆更好看,因为人最漂亮的就是青春。想谈恋爱,等你找到看上你的或是你看上的,再来和我说。”

什么是共情?这就是共情。先理解女生的生命需求,尊重、关注、理解她。后来,这个女生在读书期间,认真学习,没有化妆,没有谈恋爱,还考上了重点高中,重点大学。

詹校长说,你和孩子共情,承认他的价值,他不变好都不可能。

那么,父母们该如何做到与孩子共情呢?一共有三个层面的共情。第一层是身体层面的共情,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,及时回馈孩子的呼唤和拥抱,理解孩子的需求,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心里底色。

第二层是情绪层面的共情。能感受到孩子的情绪,比如孩子的开心、委屈、愤怒,父母都能识别,并问问,你今天遇到什么事了。

第三层是思维层面的共情。父母应能理解孩子的想法,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,承认他的价值和想法,再善良地带着孩子修正。

04 写在最后

托翁说过,幸福的家庭都相似,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。

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,只有为了孩子肯不断修行的父母。《这样和孩子相处》就是一本父母的修行指南,指引着父母不断拓宽自己的心灵空间,建立一个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亲子空间。

愿你能修复内在空间的创伤,愿你的孩子能拥有足够好的原生家庭,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。

Tags:
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